技术前沿

模式识别:高效学习的秘密武器,AI时代认知升级的引擎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,模式识别成为人们高效学习的秘密武器。从自然界中学习到识别“生命模式”进行适应生存,人类在学习过程中也采用模式识别,发现共性模式并应用到各类问题中。而人工智能研究如卷积神经网络(CNN)也在模式识别上取得重大突破。我们应从传统学习方法中走向情境化学习和创新,构建知识的网络连接,并注重启发学生找寻问题和利用AI寻求答案。
发布于 2025-03-05
从营养汤到技能树:AI时代,如何构建高效的个人成长路径? 文章以营养汤假说的演化过程引出每个人在探索和进化的寓言,重点在于技能树的建立和发展。人应通过学习和实践点亮技能树上的节点,最重要的是其适应性。例如,通过游戏能培养专注力和手眼脑协调能力,在数字孪生环境下,这种能力是一种优势。随着时代变迁,技能的需求会发生变化,技能树需要与时俱进,而不是固守舒适区。未来知识的底层是大模型的知识向量和知识图谱,我们需要合理配置资源,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点亮自己的专业技能树。
发布于 2025-03-05
知识库的价值迷思:拥有国图,能创造世界吗? 在人工智能时代,仅仅拥有知识库并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有效地学习知识,如何将外部知识转化为驱动自身进步的内生动力。我们需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,指挥AI“打工人”高效地解决问题,转变为“指导”下属的“领导”。回到最初的主题,未来我们不再关注个人拥有多大的知识库,而是在庞大的知识库面前,未来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获取知识,需要我们有逻辑力量驾驭它,通过正确的问题获得正确的答案,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。
发布于 2025-03-05
AI4S:科研,需要助手而不是“智子” 尽管AI在信息检索、文献分析和格式规范等领域提供强大支持,加速科研进程,但其在科研领域的过度应用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。这可能导致资源稀缺性和竞争内卷化,以及科研本质被扭曲,原创性研究受压制。AI不应该替代人类的创新性思考,而应担任一名得力的助手,帮助高效获取信息、分析数据。科研必须保持清醒头脑,明确AI的边界,同时积极利用其带来的机遇以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。
发布于 2025-03-05
职业院校教师:告别技能恐慌,拥抱“HI+AI”的育人新范式 在AI时代,职业院校教师不只要掌握AI工具,更需回归职业教育本质,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。AI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,但真正的价值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重要榜样,并且提供个性化的辅导。同时,教师需走出课堂,深入产业一线,利用AI从真实环境中提取知识,将其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。
发布于 2025-03-05
为什么人工智能大模型又叫“大语言模型”?揭秘 AI 的“语言”之路 大语言模型(LLM)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础,运用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,预测在给定上下文中,下一个词的出现可能性。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,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结构、语法和语义,这个过程类似于孩子学习语言。尽管一开始,模型并不知道它生成的内容对人类是否有价值,通过人类的反馈,它可以学习和掌握需要的语言模式。因此,语言既是这些模型学习的起点,也是它们与人类沟通、展现能力的重要桥梁。
发布于 2025-02-21
通用大模型 or 垂直大模型:谁才是AI生产力的真正引擎? 尽管通用大型AI模型如Deepseek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知识储备和生成能力,但其在专业领域的应用里常常显得力不从心,主要是由于其“通用”性的局限性——缺乏技能的深度和应用的精准度。面临这样的挑战,垂直大模型显得更具有前景,它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础,但更专注于特定领域,通过深度融合专业知识和细化应用场景,旨在成为专业人士的“超级智能助手”,深耕专业领域以提升生产力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行业发挥实际应用价值。
发布于 2025-02-21
Token:AI 理解世界的“积木” Token是AI理解世界的"积木",并非字,而是代表知识的更小单元,可能是单词、词根、字符或标点符号。Tokenizer将人类语言转换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Token ID序列,而Token ID就像知识在模型内部的数字"坐标"。模型通过向量空间学习和利用知识单元之间的关联,进行复杂的推理和生成,使之更"聪明"。理解Token,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AI模型的工作原理。
发布于 2025-02-21